close

我擁有的耳機沒有很多,從小開始是連三支SONY E-888,

那時覺得1500的耳機已經是天價了。

但又因為C/P值很高,所以壞掉了也通常不作第二人想。

 

去年心血來潮,提高了預算,踏進數年沒去的武昌街,最後選擇了Etymotic HF5。

對比知名度高的Sennhiser、Shure、Denon等,這還真是個冷門牌子。

不過他的解析不是蓋的,可以上打UE家的SF5(那時還要$6000),

在3000價位沒遇過對手,中高音漂亮細膩,低音雖然不足,

但相較只有低音,高音又刺耳的Denon C710、音場小悶悶的SE210、

淡如水低音不夠沉高音不夠亮的UM1等等耳機,已經漂亮許多,

低頻的缺點也被令人驚嘆的解析補足。

 

這次買的UM3X又是另一支冷門耳機。

大家都提IE8或SE535,甚至連MMDT都令人驚訝的常被提到。

不過大概這就是我的命吧。

 

說這麼多是要講run耳機。

看大家都說剛開聲和100小時、500小時的比較,

我常常扼腕自己是個木耳,另一方面也實在沒辦法跟沒動力,

買一支耳機幾個月後再去找一隻全新機來比較。

不過我認為run機對耳機表現的改善絕對被誇大了。

 

1. 有些人提過了,如果大廠的耳機都要run個100小時才是所謂最佳表現,

那為何不出廠前都run過就好?所以我們開箱都是在開半成品嗎?

更何況run機對單體不會產生很大變化,

所以究竟聲底的改變從何而來?高音更清亮?低音更沉?

就像我run我的HF5一段時間,希望低音更強但根本就沒有辦法,

一戴上我哥的TF10我馬上知道了,我的耳機根本沒沉下去。

 

2. 所以run機就算對耳機表現有幫助,也只是很小,其他都是心理作用。

事實是:我們只是越來越習慣該耳機的聲底。

比如HF5一度被我認為有run出低音來,但後來我認為根本只是我習慣了它低音的呈現方式,

我可以輕鬆地找出低音在聲線的哪裡。

同理也應該可以應用在很多其他耳機。

一開始覺得低音不沉,聽久了、找到了就沉了。

或是一開始覺得悶,聽久了,知道高音在哪,這支耳機就變成所謂的「被run開了」。

 

UM3X一開聲,我就覺得跟店裡聽到的聲音沒差很多。

所以那些被大家說很難run的神機們,每次被質疑都會有人跳出來護航說:再run個200、500小時吧,

究竟是要大家習慣它的聲音,還是它真的有無限潛能呢?

只能說見仁見智囉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李黑皮 的頭像
    李黑皮

    Oasis

    李黑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